欧洲杯直播_欧洲国家杯_欧洲杯比分_24直播吧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线上教学的挑战与探索

  【摘要】体育与健康教育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在“停课不停学”政策鼓励下,中小学体育教学也采用了线上教学模式。但是,对于一直以来受场地、空间和设备限制的体育课来说,线上教学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居家环境限制了体育运动空间和运动类型,分散在城市各个区域仅通过显示屏进行沟通联结的教师与学生,不仅失去了群体能动性,还降低了学生的本体感受性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随着教学介质的变化,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使体育课实现教学培养目的。本文提出重视培养终身体育习惯,打造“学生+家长+学校+社区”协同育人模式,主推中华传统体育运动为教学内容,并采用具有创意的教学方式来提升线上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线上教学,终身体育,协同育人,中小学体育

  早在2001年,我国就提出将中小学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课时也不断增加,在2011年版课程标准里,体育课课时占义务教育课程总课时的比例就已达到10%至11%,今年4月我国教育部出台的最新版义务课程方案里,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占比仍保持不变,仅次于语文和数学[2]。去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这些文件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鼓励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育。

  随着近年来体育中考改革的推进和具体方案的出台,体育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显得愈发重要,也愈发受到家长和学校的关注,“体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已经成为了共识。即便是在受特殊情况影响而无法正常上学的状况下,体育课程也未被落下。受教育部2020年2月发布的“停课不停学”政策的鼓励,体育课也采用了线上教学模式。但是,对于体育这门实践性、技能性极强的学科来说,线上教学却是一次极大的转变与挑战。教学环境从课堂现场转为居家线上,教学传播媒介从现场面对面传授的语言媒介转变为远程互动的网络媒介。相应地,教学内容与方式也理应随之发生变化。然而,正如《光明日报》所报道的,目前线上网络课程其实大多是复制以往的线下学校生活,有着诸多“水土不服”[3],毕竟居家环境不比学校操场,无法实施赛跑、投掷或是各类球类运动活动,就算是简单的伸展运动或者体能训练,也会因缺乏有效监督或动作指导而导致学生居家锻炼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本文结合近日发布的《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回溯体育教学的本质并总结特征,归纳线上体育教学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对诸如空间限制、监督指导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文末所提建议供各位同仁讨论、批评与指正。

  一、溯本求源: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与特性

  中小学体育教学面向的是处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而在这一时期,正是学生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培养身体素养、体育素养、健康素养的关键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通过体育教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素养。[5]奥尔特加的体育哲学中提到,体育还可以发展青少年全面感知周遭生活要素的综合能力,比如团队意识、情感表达、挫折应对、决策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等。[5]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强身健体,健全人格,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掌握基本的健身知识和适合自身的运动技能,树立生命安全与健康意识,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抗挫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等目标内容正对应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

  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情况来看,中小学体育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特征:

  1. 时空依赖性。除部分体能训练、健康教育和中华传统体育运动可以较为方便地在室内进行,其余体育运动项目都受场地、空间和设备的限制。中小学体育课程通常采用课堂教学、体育活动、游戏或体育赛事等教学方法[6],为了给予平时在室内学习文化课的学生更多享受户外体育运动的时间,体育课程多数情况是在户外进行。也正因为是户外运动,所以极易受气候的影响。天气晴朗时,户外教学正常进行,如若遇到雨雪天气,体育课程只能改为室内训练或知识讲堂。

  2. 群体能动性。体育与健康课的组织形式一般为群体教学,学生观察、学习、模仿老师,同时也相互观察、学习、交流、模仿。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在群体教学氛围中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里,尽管运动种类多样,但无论是何种运动,在“学业要求”上都不约而同提及“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团队协作”、“关心他人”等体现群体特性、群体温度的词汇,也凸显了体育教学的群体性特征。

  3. 本体感受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关注的是人本身,学生对身体的感知、对运动技术的领会、对运动的感受等都非常重要。所以,中小学体育教学时,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本体感受,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通过对学生的动作指导和及时纠正,一方面帮助学生感受运动锻炼对身体的有益影响,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心理健康、勇于表达自我感受。《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水平目标里也明确提到,要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这也说明了体育教学本体感受性的重要性。

  二、逆水行舟:居家学习的困境与挑战

  体育线上教学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时空层面上的困难。居家环境下,大部分学生家庭并不具备一个足够宽敞安全的空间环境,也不具有学校体育教研室所拥有的专业体育锻炼设备,所以学生们只能在有限空间里适度地活动。同时,考虑到学生全天网课的密集时间限制,以及网络信号覆盖的空间限制,实时的线上教学也只能在固定时间有限空间进行。

  其次,线上教学方式也限制了学生们的群体能动性。以往线下教学时,老师与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物理存在于同一个时空里,学生很容易观察附近其他学生,并且与之交流互动,这在一定程度激发了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线下体育课上的赛跑或是以组为单位的竞技,则提升了学生们的客观能动性。然而,线上体育课里,老师和学生们只能在手机、电脑、摄像头等硬件设备的帮助下通过虚拟网络在线上面对面,一块尺寸有限的屏幕上显示几十位人头攒动的小窗口,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这使得群体观察、交流、互动都变得艰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线上教学让体育教学中重要的本体感受性减弱,这将使得体育教育的初衷难以实现。一方面,很多学生习惯于关闭摄像头,造成体育老师无法观察到学生的锻炼情况,更何谈及时沟通纠正调整动作等。另一方面,面对众多的视频小窗户,老师也很难个性化关注进行一对一引导,特别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绪表达,很难有充足时间与每位学生沟通交流。

  也许以上这些困难与挑战并不能涵盖体育线上课程所面临的所有问题,还有更多实际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但是,这些却足以说明体育教学的思路与方法需要适时变化了,只有恰当得当的调整,才有可能回归体育教育的本质与初心,也才有可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的。

  三、思变求新:体育教学理念与模式革新

  1. 强化终身体育理念

  终身体育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活动。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让学生身体健康,还可以促进心理健康,但是通过保持学生的运动活跃来保证身心健康并不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应是让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对体育老师的教学要求不再是学生体育技能表现水平的提升,而是让居家上课的学生运动起来并保持活跃的状态。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呢?一方面要从知识储备上帮助他们培养意识,另一方面还要从实际操作上帮助他们养成习惯。具体而言,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要选择或制定容易进行的、操作简单的、非竞争性的、能够独立完成的、不与他人比较的、能获得成功感的活动项目,让学生产生每天都想做这件事的愿望,从而发展成终身坚持的活动行为。

  虽然线上体育教学无法提供给学生宽广的空间环境进行类似赛跑、投掷等竞赛类的活动,但是却一定程度营造了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关注自我感受,而非与旁人竞争,主观能动性有机会得到充分调动。

  2. 推广五禽操、八段锦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

  考虑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时骨骼尚未发展完毕,其承受压力和肌肉拉力功能尚未完善,这一阶段的学生呼吸肌弱、易疲劳,呼吸与肢体动作容易不协调,有必要培养其正确呼吸方法以促进呼吸器官的健康发育。[7]因此,能帮助学生掌握呼吸方法,协调呼吸与肢体动作的锻炼方式是最适合在中小学学生中普及的。但是简单的呼吸锻炼,类似“一吸一呼”“长吸长呼”等动作,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中小学生来说难免枯燥,很难吸引到他们的兴趣。类似瑜伽、普拉提等培养呼吸和协调肢体的运动对学生来说,动作难度大且存在安全隐患,缺乏老师在身边及时纠正动作和保护安全,很容易会因动作错误而误伤身体。

  相比而言,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既符合有限空间下自己独立即可完成的需求,又满足帮助学生学会呼吸和协调身体的目的。类似五禽操、八段锦等体育项目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空间内活动舒展因全天网课而僵直的身体,另一方面学会全套动作后,长久地练习下去,对提升免疫力和建立终身健康习惯都有好处,同时还可以从小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豪感,也符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里对传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的鼓励与要求。

  此外,中华传统体育项目适合线上体育教学的原因还在于其具备吸引中小学生的魅力。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而中华传统体育运动的动作和命名生动形象,比如“左右开工似射雕”、“摇头摆尾去心火”、螃蟹行走、骏马奔腾等,正好具有勾起好奇心、满足模仿欲的魅力,此时再加上老师的语言引导,学生容易进入情境中[8],不会觉得枯燥索然无味。

  3. 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社区”模式

  线上体育教学还存在着学生锻炼情况的监管问题。老师与学生分别处在不同的空间,仅靠摄像头联结,老师一人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很难同时兼顾照看到所有同学的体育锻炼动作。因此,线上体育教学需要构建新的教育监管协同育人模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引人注意的一点是:对学生的评价转变为以体育老师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多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还提出动员社会体育人员、社区医生和学生家长等参与指导课内外体育与健康活动。这说明了教学不再仅仅只是体育老师的任务,家长和社会的参与也必不可少。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居家学习环境下,与学生同处一个空间的家长肩负着重要监管角色,同时家长也是孩子日常参考模仿的对象,所以家长在新监管模式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学校与老师则需要与家长沟通,培养家长对终身体育的认同意识,并培训了解家长一些基本的锻炼常识,以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督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社区角色在新监管协同育人模式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社区居委或社区志愿团的组织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同社区的学生们可以一起锻炼互动,以满足学生社交和情感需求。

  在这种协同育人模式下,受时间限制的线上体育课也可以改进安排得更为合理。以学习五禽操、八段锦为例,体育课上一部分时间用来学习新动作,另一部分时间则是老师的视频点评时间,所点评的视频则是来自家长或社区工作人员所拍摄的学生锻炼视频。如此,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再拘泥于规定的课堂时间,而是被鼓励分散到全天的各个时间段中。既帮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又保证了学生不会因为集中长时间锻炼而过于兴奋而无法收心进行后续的线上文化课程。线上体育课还可以成为户外运动练习的内容补充,除了视频点评与指导,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历史文化、基本原理,以帮助学生提升体育认知能力和体育文化素养。

  4. 用创意创新创造乐趣

  受显示屏摄像头所禁锢的线上教学会迫使学生久坐,而久坐很容易让人感到呆滞、精神恍惚、易怒或沮丧,这反过来又会使人不想运动。因此,线上体育课需要变得有趣,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兴趣,才能激发行动。体育课只有为学生带来快乐、成为学生们的乐趣所在,才能够帮助学生度过更具挑战性的时刻,而这种快乐的产生可以是来自单纯的体育运动所释放的荷尔蒙,也可以是来自具有新意的引导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教学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居家隔离如何线上学习体育与健康,这本就是现实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带着这种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新也是引起兴趣的一种方式。比如,在已传授学生基本体育健身知识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活用身边常见的物体在保证安全的情况进行创意运动,找寻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运动,并在课上与大家分享交流。还可以将学生们喜欢的卡牌游戏与运动项目结合,比如让学生随机抽取卡片并完成卡片上的指定运动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又或者,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媒体,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认知系统,向学生提供更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比如结合卡通动画、创意视频、或是语音指令来做运动等。

  四、结语

  相比文化课而言,对场地、空间、设备有着严格要求的体育课更难以在居家隔离环境下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的。考虑到体育与健康课并不仅仅只是一门考试必修课,其存在的意义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保证身心健康、磨练意志甚至培养综合素质能力。所以,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在这种理念下,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以协同育人的模式和创意创新的教学方式提升线上体育教学的效果,不失为体育教学工作可以去尝试改变和革新的方向。疫情带来的不只是困难,如果我们迎接挑战,战胜困难,这也将成为培养体育意识、增强身体素质、形成终身体育习惯的重要时刻。

  【参考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3] 光明日报. “停课不停学”该如何教怎么学[N/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4] 周生旺,程传银,张翠梅,李洪波.体育本体论下身体素养、体育素养与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0, 54(06):32-38.

  [5] 廖菡.奥尔特加体育哲学观探骊[J].体育与科学, 2021, 42(06):36-43.

  [6] 黄炯,蒋政. 论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性质与特点[C]//. 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20:56-57.

  [7] 陈默.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教学结合分析[J].青少年体育, 2020, (11):108-109.

  [8] 耿振华.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J].田径, 2022, (04):4-5+13.

  作者/解崇军

  【作者简介】

  解崇军,本科,高级教师,国家田径一级裁判,国家体操二级裁判,。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体育教育、体育健康传播。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线上教学的挑战与探索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线上教学的挑战与探索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